义乌小蔡库存布料回收部

义乌这个收废品的父亲不简单|义乌拉链回收

发布时间:2023-02-12


 义乌这个收废品的父亲不简单

  把儿子“送”进北京残奥会领衔表演拳术

  □通讯员 江胜忠 王婷

  本报驻金华记者 吴中平 文/摄

  早报讯 “收废品喽!”昨天一早,这样的声音又在义乌市佛堂镇宝山头村的小巷内传出。这是从安徽老家来义乌收购废品的民工张洪星每天的“开工曲”,当地村民对此耳熟能详,每天早出晚归,雷打不动。

  这个四处奔波的父亲,谋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自己在河南塔沟少林武校学习的儿子。如今,儿子不负父望,被挑选进入北京残奥会领衔表演拳术。

  每天操劳只为儿子圆梦

  “昨晚,儿子又给我打来了电话,说自己与伙伴们刚完成了一次彩排。残奥会开幕前,他们还要再进行两次排练。我叮嘱他认真再认真。”张洪星边踩三轮车边对记者说。

  从佛堂到义亭,张洪星不断地吆喝着。生意不是很好,半天下来,他才挣到15元钱。张洪星笑笑,说很正常,但半天赚50元的日子也不少。

  在义乌6年,张洪星一直以收废品为生。“在家只能种田,赚不了多少钱。参加残奥会表演的儿子,现在读的是河南的一所武术学校,一年得花3万元。另外还有两个女儿。面对这样的开支,我们必须出来打工。”张洪星说。

  简单的午餐过后,张洪星又开始吆喝,从义亭返回后,又转到稠江街道,这里也是义乌市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厂区较多,张洪星希望有更多的“生意”。

  “现在废品生意不好做,加上妻子干手工活挣钱,一年两人的收入也不超过3万元。为让儿子安心学习,我们还冒着高温多干些,增加收入。”张洪星抽了口烟说道。

  期待在电视里与儿子见面

  下午5点,估算已有50来元收入的张洪星,开始收工返回宝山头村的租房。这屋子,张洪星已租了6年,100元/月,共两间。一个房间堆满了他收购来的塑料瓶、纸板等杂物,另一间则是他们的小居室,集厨房、客厅、卧室于一体。

  前段时间高温,张洪星夫妻睡的仍是垫着被褥的床。“不热吗?”记者问。“没办法,底下的木板不平,硌背。不过还好,到现在也没长痱子呢。”张洪星笑着说。

  在这间小屋里,**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2英寸的小彩电。“桌子、凳子、电风扇这些都是废品回收的,这电视机可是特地花钱买的。”张洪星说,等残奥会开幕,要靠它看儿子的表演呢。

  儿子将以“少林小子”形象亮相

  张洪星介绍,儿子名叫张学伟,所在的武校将组成一个2000多人的方队,进京参与团体表演《机器人仿生舞》。张学伟是班长,能蹦善跳,将领衔表演拳术。

  “一个月前接到儿子电话,说他要参加残奥会开幕表演。”张洪星自豪地说,当时他和妻子特别高兴,奥运会和残奥会对中国来说都是大事,儿子能有幸参加,是全家的荣幸。

  记者与在北京的“少林小子”张学伟取得了联系。他说,前两天还在进行加强训练,比如在一条腿上绑10公斤重的沙袋,然后练习走路、跑步。他告诉记者,两个奥运会一样精彩。中国已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要做到这一点,残奥会的开幕式是一个重要标志,很高兴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

来源于:http://news.sina.com.cn/c/2008-08-31/045114380378s.shtml

分享: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