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0万买下整座锦衣卫将军府再花上千万运回来恢复原貌义乌佛堂准备了300亩地全国收购老房子走义乌市佛低线,过镇上的渡磬桥桥头,能看到不少老宅子。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它们好像突然冒了出来,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为青砖青瓦的徽派建筑风格,有将军府、慈善公馆等。周先生的冯氏故居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这些房子不是凭空飞来的,而是用车从千里之外拉回来的,它们历经百年风霜,曾面临消失的困境,**终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归宿。35万买回清代的房子周先生,经商,义乌人。他在江西花了上百万元,买下两套老房子,又大老远把它们拉回家。3年前,他迷上古玩收藏,小到玉石古钱,大到古老房子,只要是好东西,他都乐于花大钱收藏。周先生跑到江西,转下来后,原先相中的几套房子,有的被拆了,有的被卖了,还有的倒塌了。身边一群收藏爱好者听说他要买房子,都给他带来了消息。“朋友说,江西省南峰镇梅水前村有座老房子,是清末道光年间,保存得很好。”周先生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一看,他立刻决定买下它,花了35万元。“房子保存很完整,屋顶两边雕花工艺很好,窗棂上的动植物木雕活灵活现,起码有100多年历史了。”房子拆下来装了两卡车买房容易,但要把房子拆了,运出江西,周先生还真是费了一番工夫。“外地人到村里去拆房子,有的村民不肯,觉得这个事对村里影响不好。”周先生没办法,只能向江西的朋友求助。朋友苦口婆心地去做工作,帮他解决了难题,村里人终于同意卖房子让他带走。拆老房子,是个技术活,因为拆下来,运回家,还得拼接回去,所以,每一个零件,每一根柱子、梁子、窗户、门,在哪个位置,都需要做记号。房子拆下来,整整装了两大卡车,经过10个多小时的颠簸,运到义乌。牛腿、雕花窗等被卸下车后,周先生又把它们洗了一遍,晒干后,分门别类存进仓库。接着,他又到江西婺源思口漳村,那里有座进士府,属于清代进士王炳燮的。“王炳燮是清末理学名家、文学家、政治家,还精通医术,房子的主要柱子用料都是国家珍稀名木红豆杉,**高的两根有9米多长。”周先生说,房子是好房子,可主人不住了,房子漏雨,一些梁柱霉烂,他又花了30多万元买下来。2010年,周先生联系老工匠,把冯氏故居盖了起来,“所有花费要100多万元,钱虽然不少,但再过两三个月,房子全部弄好了,还是挺高兴的。”**的一栋是将军府在这个占地100亩的古民居安家落户的地方,有始建于明代,曾在丝绸之路上留下过慈善义举的尚义会馆,有曾绵延数百年的宗亲祠堂、古代商人的大宅院,现有34栋。其中,**的一座,就是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将军府,是佛堂镇的盛先生买的。他说,这房子原先在江西省丰城县中心,根据族谱记载,有400多年历史,明朝的一个锦衣卫还乡后所建。“我们花了200多万,房子全部恢复成原貌,花费要上千万元。”“房子年底就能建好了,以后嘛,除给游客观光外,还准备建个中医馆,开设国学讲坛。”周先生说,房子雕花精美,有上百间大小不等的房屋。专家团给房子一一打分周先生的房子找到落脚点,还得从义乌重视文化建设说起。2009年,义乌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在**历史文化名镇佛堂,拿出300亩土地,抢救性地保护面临破坏和濒临毁灭的古建筑。义乌要抢救古建筑,向全国各地敞开大门,只要能体现地域文化和文脉传承,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都有机会成为保护的对象。文件出来短短几个月,一统计,有246栋房子入围。义乌市佛堂镇保护开发利用**小组指挥部,从高校院所、文物保护部门和行业老师傅中请来9位专家,对入围房子一一打分,在雕刻工艺、完整程度和文化历史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打分。评选留下46栋古建筑后,专家们还到实地去看了,**,留下34栋古建筑。佛堂要建古建筑展览馆“我们去实地看过,一些老房子正在遭受破坏”,骆根生是义乌市佛堂古镇保护开发利用**小组指挥部副总指挥。他说,有座老房子极富历史价值,主人到外面打工,回来建了新房子,老房子没人住没人管,渐渐破败,让人心痛的是,房子成了养牛的地方,有上百年历史的大柱子,因为养牛,潮湿的空气让柱子下面腐烂了一大圈,上面还是合抱的柱子,下面瘦得不成样子。“从找房子、搬房子到重修房子,民间力量出钱出力,我们负责把好关,作为回报,允许他们拥有房子的50年使用权,并设立出资人的**纪念标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双赢。”骆根生说,预计一期工程年底能完成60%,接着还准备推进二、三期工程,今后将考虑引进多种建筑形态,特别像陕西、山西等地的古建筑,以及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让这里成为一个国家古建筑的展览馆,兼具三个功能——文化产品展示、民居休闲和餐饮文化。“这些远方来的房子,离开故土,落户在义乌,我们一定会保护好它,曾经的房子主人,也欢迎他们来看看。”